![]() 產品介紹
中藥配方顆粒是用符合炮制規范的傳統中藥飲片作為原料,根據中藥有效成分研究成果和現代藥理學研究成果,采用現代制藥技術,在保持傳統中藥湯劑煎煮的特性下,經提取、濃縮、分離、干燥、制粒、包裝等工藝精制而成的單味或復方的現代中藥飲片。
產品內容
防風:(解表:發散風寒藥)辛、甘,微溫。歸肺、膀胱、肝、脾經。
功效: 祛風解表,勝濕止痛,止痙。 應用: 1、主要用于感冒風寒所致的頭痛、身疼、惡寒等。常與荊芥相須為用,或與紫蘇配伍,均可增強祛散風寒的作用。若屬風熱壅盛,目赤腫痛之證,亦可用本品與荊芥、薄荷、黃芩等配伍,以祛風清熱。 2、用于感風濕或風濕痹痛。常與羌活、獨活、川芎等配伍,以增強祛風除濕和止痛的功效,如羌活勝濕湯。 3、可用于破傷風。常與天南星、天麻等配伍,內服或外敷,取其祛風止痙,如玉真散。 [用量、使用注意、禁忌] 3—9克 使用注意: 痙病不因外風影響者慎用。 細辛:(解表:發散風寒藥)辛,溫。歸肺、腎經。 功效: 發散風寒,祛風止痛,溫肺化飲。 應用: 1、最適用于陽虛外感,寒邪入里而見無汗、惡寒、發熱、脈沉等。常與麻黃、附子配伍,以共奏溫經散寒的功效,如麻黃附子細辛湯。若用于感冒風寒或風濕所致的頭痛、身痛,常與羌活、防風、白芷等祛風止痛藥同用。 2、用于風濕痹痛、風寒頭痛和齒痛。風寒濕痹,肢節冷痛,可與桂枝、附子、麻黃等配伍;風寒頭痛,常與白芷、川芎配伍。至于齒痛,除可與藁本、白芷配伍,用于風冷齒痛外,亦可與石膏、蔓荊子配伍,用于胃火齒痛?,F代也用于撥牙和膿腫切開。以本品配生半夏、生南星、生草烏等共研細末,酒精浸泡涂患處,有麻醉止痛的功效。 3、用于肺寒咳嗽,痰多清稀。常與干姜、五味子、半夏配伍,共奏溫肺化痰、止咳的功效,如小青龍湯。 此外,又可用于口舌生瘡。配黃連研末撒布患處;或單用本品研末,加水和蜂蜜調成糊狀,敷于臍部。 [用量、使用注意、禁忌] 1.5—6克。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 陰虛陽亢的頭痛忌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