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江做法 國際標準
近日,由江陰天江藥業有限公司提案的《傳統中醫藥--單味中藥配方顆粒生產工藝和質量控制通用要求》通過國際標準組織/中醫藥技術委員會(ISO/TC249)國內技術對口單位組織的專家組審議,初步確定擬列為ISO中醫藥國際標準中方研究項目。
ISO/TC249 國際標準化組織作為最權威的綜合性國際標準機構,制定的標準在全球得到廣泛應用。國際標準化組織/中醫藥技術委員會(ISO/TC 249)于2009年9月正式成立,現有37個成員國。 工作范疇涵蓋所有起源于古代中醫并能共享同一套標準的傳統醫學體系標準化領域工作,包括傳統與現代繼承發展的兩大領域,具體負責中藥原材料質量與安全、中藥制成品質量與安全、醫療設備質量與安全及信息等領域的標準化工作,并包括服務類標準。 委員會副主席、上海中醫藥大學中醫藥國際標準化研究所所長沈遠東教授介紹,中醫藥診療和藥物迄今已在世界180多個國家和地區使用傳播,標準的建立有助于更好保障中醫藥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高品質。
中藥配方顆粒國際標準 由誰主導制定為什么很關鍵? 中藥配方顆粒國際標準意義重大,標準已成為世界“通用語言”。世界需要標準協同發展,標準促進世界互聯互通。掌握了國際標準的制定權,就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技術和經濟競爭的主動權。 中醫藥國際標準的制定,一直是中藥國際市場各個國家博弈的過程,也是一個艱難且漫長的過程。中國雖是中藥文化發源地,在全球擁有絕對中藥材資源優勢,但在300億美元規模的海外中藥市場面前,中國卻只占5%份額,在國際競爭中難覓領先之地。中國在中藥標準主導權上的弱勢,與中醫藥在國際上所處的尷尬地位不無關系。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作為“技術領域的聯合國”,正是中國中藥打破壁壘的必經之途,實現零突破的關鍵入口。 中醫藥國際化是我國的一項國家戰略,而中醫藥標準化是實施中醫藥國際化的基礎。主導中藥國際標準的制定,也就掌握了在國際舞臺上關于中醫藥發展的話語權。 長路漫漫,任重道遠,尚須中國中醫藥人共發“洪荒之力”。
代言中藥 俗話說,沒有金剛鉆攬不了瓷器活。20世紀90年代初,江陰天江藥業有限公司率先開展了中藥配方顆粒的研制工作,并持續引領著我國中藥配方顆粒行業的發展方向。 此次,天江藥業以建立中藥配方顆粒國際標準為目標,將自身多年來的科研和生產經驗與中醫藥國際標準化的要求相結合,經過充分的準備和詳細的論證,做出了《傳統中醫藥--單味中藥配方顆粒生產工藝和質量控制通用要求》的提案,旨在為制定中藥配方顆粒的國際質量標準、促進中藥配方顆粒的國際貿易、推動中藥配方顆粒的國際化進程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借助ISO/TC249平臺,中藥配方顆粒的國際標準研究將吸納更多專家學者的意見和建議,從而更加科學合理!同時,伴隨自身標準的極大提升,中藥配方顆粒將更快更廣地走入國際社會,為全世界的醫療健康事業作出更大的貢獻!
|